close
平時忙工作節日忙聚會 父母成瞭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?
咫尺天涯???? 漫畫 趙春青
隨著手機社交軟件越來越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,傳統的陪伴與團聚的意義在變遷。青年人把越來越多的精力放在“搶紅包”和“微信拜年”上,即使在老人身邊,也多是做“低頭族”'。
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,黃歡和很多“候鳥”一樣,踏上回程。“出門的時候特意不想讓父母送,他們沒有像以前一樣堅持,而是說讓我‘滴滴’一下。我一瞬間很吃驚,因為我從來沒跟他們提過這個新事物,突然很想瞭解他們沒有我陪伴的生活是什麼樣的,但不知從何開始。”
和黃歡一樣,很多人與父母分隔兩地,卻愛父母在心口難開。中國勞動力表現為特殊的“候鳥型”遷移,龐大的流動勞動力致使“空巢傢庭”現象絕非偶然。根據騰訊近期發佈的《2016中國成人親子關系調查報告》(以下簡稱《報告》)顯示,九成子女心中牽掛父母,但有七成子女不好意思開口和父母表達愛意。中國成人親子關系現狀如何,究竟又呈現何種態勢?
年輕人的“尷尬癥”
在上海從事證券工作的鄒陽,春節長假回到瞭傢鄉山西太原,但他過得並不輕松。
“1月25日到傢後,節前我就開啟瞭應酬模式。幾乎每天都是早出晚歸。”他說,“最忙的一天,上午見瞭初中同學,下午拜訪高中班主任,晚上還安排瞭幾個好久不見的朋友聚餐、K歌,晚上快1點多回傢,我媽一個人坐在客廳看主動式重低音電容電視,等我回來。”
“一年到頭,很少回太原,春節假期不能不去和老傢的同學、朋友聚聚。”2月2日,大年初六,當鄒陽回到瞭上海後,父親打來電話:“兒子,假期你事兒太多,爸專門回鄉下給你買的土雞,你都沒來及吃一口。”這時,他才意識到,春節長假,自己其實在傢沒吃幾頓飯。
鄒陽的情況,並非個案。後級擴大機
在去年的聖誕節聚餐之前,高若涵的微信朋友圈對父母一直是屏蔽的。“聖誕節那天我們三個人一起吃瞭飯,喝瞭點酒,聊瞭很多,這是我第一次覺得原來父母子女之間可以是一種朋友的關系,他們比以前更理解我瞭,所以我覺得應該讓他們瞭解我的生活。”在此之後,她對父母開放瞭微信朋友圈。
今年春節前,高若涵早早就請假回國瞭。從小帶她長大的外公年前突然去世,留下瞭70多歲的外婆一人在傢鄉,她想盡快回來陪伴外婆。“我想象中外婆的老年生活應該是跳跳廣場舞、去老年大學學東西,我可以陪著她逛街,但回來後發現外婆隻會在客廳裡坐一下午,沉默寡言,沒有什麼有趣的話題可以開啟我們的對話。”
“交流尷尬癥”,成瞭中國傢庭的一個典型特征。《報告》調查發現,在“聯系父母的主要原因”選項的調查中,有超過半數的子女是為瞭瞭解父母的近況。而且,隨著年齡的增加,“瞭解父母的近況”越來越成為子女聯系父母的核心原因。不過,在“聯系父母的持續時間”上,有65.9%的子女每次與父母交流不足10分鐘。
最熟悉的陌生人
與高若涵開放微信“朋友圈”權限不同,仍有20.2%的被調查者堅持把父母屏蔽在外。《報告》中數據顯示,37.5%的被調查者屏蔽父母是害怕父母操心。當然,“不想讓父母過多幹預自己”(22.6%)也是“朋友圈”屏蔽父母的重要原因,而且,“18歲以下”的子女因為“怕父母幹預自己太多”而屏蔽父母的比例最高,為30.0%。
“屏蔽父母,有時候也真是為瞭他們好,不在他們身邊,怕他們擔心。”來自河北的唐世傑大學畢業後留京工作,雖然離傢很近,但一年回傢次數也並不多。
“去年12月中旬,我開車在北京四惠路段不小心和另一輛車發生瞭輕微剮蹭,並不嚴重,就隨手拍照發瞭條朋友圈。”唐世傑說,當時發完也沒多想,就和事主一起商量善後事宜,碰巧調成靜音的手機放在瞭車上。“這下可把我媽急壞瞭,十幾分鐘後當我上車一看手機,居然十幾個未接電話,都是我媽打來的。”從此以後,他決定為瞭保險起見,朋友圈裡屏蔽瞭父母。
在朋友圈這個我們可以允許不熟識的人融入的空間,卻把父母拒之在外,雖然有時也是迫不得已,但客觀上讓親子間成瞭“最熟悉的陌生人”。而這樣的“陌生人”,是在你一出生就永遠記得你生日的人。但數據顯示,有25%的被調查者如今不記得父母具體生日。
據《報告》調查顯示,28.1%的被調查者不太瞭解父母日常生活的困擾。而子女認為父母日常生活遇到困擾的前兩名分別是“科技產品的使用”(37.0%)、醫療保健(10.4%),而且,父母年齡越大,子女認為“醫療保健”方面的困擾比例也越來越大。
除此之外,有49.2%的被調查者會因為“父母的不理解”而向父母發脾氣,這一數據隨著子女年齡的增加會有所降低。而因“自己任性”和“煩心事”向父母發脾氣的比例相差不大,分別為22.0%和20.3%。
值得關註的是,在父母身體情況調查中,父母身體極差卻從沒有帶過父母體檢的比例高達57.6%,而無論父母身體情況如何,每年都會帶父母體檢的比例僅為7.4%。
而另一方面,有近七成的子女手機中有父母的照片,而且50歲以上子女的這一比例最高。
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
大年初一這一天,陳秀琴在微信的傢庭群裡給外孫女發瞭一個大紅包。女兒女婿帶著小外孫女都在外地生活,不能回來過年,她覺得很遺憾。
“兒女都不在身邊,現在紅包都隻能在網上發瞭。”為瞭能跟上年輕人的節奏,陳秀琴不僅學會瞭視屏聊天、發紅包等這些基本技能,更是許多社交網站的常客,音響電容安裝為的就是能和女兒說到一塊去。
傢裡來拜年的晚輩都說她現在變化很大,不再問小孩期末考試考瞭多少分、大齡的晚輩有沒有找男女朋友,而是跟大傢聊很多時尚的話題。
陳秀琴說,以前女兒在傢的時候,都會強制她學很多拜年的“規矩”,“而現在,她能回來陪陪我就挺好。”
很多父母和陳秀琴一樣,在悄悄地改變原有的生活方式、處事風格,為的就是兒女能常回傢看看,多一些陪伴。
然而,即使是春節、中秋節這樣的長假,子女回傢真正用來陪伴父母的時間也很有限。
據《報告》顯示,有近五成的子女在節假日或周末會陪伴父母,但是仍有50.8%的子女很少和父母在一起,有32.6%的被調查者如今“很少和父母在一起”,而“和父母在一起時間大於假期1/2”的比例為30.1%。即使在春節或中秋這樣的重要節日,隻有48.3%的被調查者“一定會回去陪父母”。而且,18歲~25歲年齡段“很少回傢”的比例最大,為15.1%。
“工作或學習太忙,沒時間”成瞭子女對父母關愛不夠的重要原因。
同樣,有35.7%的子女是在“父母身體出現變化”之後,才意識到爸媽開始依賴我們。而對於女性來說,有11.2%的女性是在“有瞭自己孩子以後”開始意識到這一點。(記者 彭文卓)
除夕至初五微信紅包收發460億個 廣東向湖南發瞭最多
以微信紅包、支付寶紅包等為代表的電子紅包,儼然發展成為替代賀卡、紙質紅包的全新拜年工具。
2017-02-05 16:20:21
微信群內紅包隻搶不發 男子遭同事謾罵後報警
春節期間,王某在微信群隻收紅包不發紅包,遭到同事的多次謾罵,忍無可忍的他選擇報警。
2017-02-05 15:31:16
春節微信紅包收發量460億個 男給男發紅包比例最高
今日,微信發佈《2017微信春節數據報告》,報告顯示,除夕至初五,微信春節紅包收發數達到瞭460億個,同比去年增長43.3%。
2017-02-03 17:09:36
咫尺天涯???? 漫畫 趙春青
隨著手機社交軟件越來越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,傳統的陪伴與團聚的意義在變遷。青年人把越來越多的精力放在“搶紅包”和“微信拜年”上,即使在老人身邊,也多是做“低頭族”'。
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,黃歡和很多“候鳥”一樣,踏上回程。“出門的時候特意不想讓父母送,他們沒有像以前一樣堅持,而是說讓我‘滴滴’一下。我一瞬間很吃驚,因為我從來沒跟他們提過這個新事物,突然很想瞭解他們沒有我陪伴的生活是什麼樣的,但不知從何開始。”
和黃歡一樣,很多人與父母分隔兩地,卻愛父母在心口難開。中國勞動力表現為特殊的“候鳥型”遷移,龐大的流動勞動力致使“空巢傢庭”現象絕非偶然。根據騰訊近期發佈的《2016中國成人親子關系調查報告》(以下簡稱《報告》)顯示,九成子女心中牽掛父母,但有七成子女不好意思開口和父母表達愛意。中國成人親子關系現狀如何,究竟又呈現何種態勢?
年輕人的“尷尬癥”
在上海從事證券工作的鄒陽,春節長假回到瞭傢鄉山西太原,但他過得並不輕松。
“1月25日到傢後,節前我就開啟瞭應酬模式。幾乎每天都是早出晚歸。”他說,“最忙的一天,上午見瞭初中同學,下午拜訪高中班主任,晚上還安排瞭幾個好久不見的朋友聚餐、K歌,晚上快1點多回傢,我媽一個人坐在客廳看主動式重低音電容電視,等我回來。”
“一年到頭,很少回太原,春節假期不能不去和老傢的同學、朋友聚聚。”2月2日,大年初六,當鄒陽回到瞭上海後,父親打來電話:“兒子,假期你事兒太多,爸專門回鄉下給你買的土雞,你都沒來及吃一口。”這時,他才意識到,春節長假,自己其實在傢沒吃幾頓飯。
鄒陽的情況,並非個案。後級擴大機
在去年的聖誕節聚餐之前,高若涵的微信朋友圈對父母一直是屏蔽的。“聖誕節那天我們三個人一起吃瞭飯,喝瞭點酒,聊瞭很多,這是我第一次覺得原來父母子女之間可以是一種朋友的關系,他們比以前更理解我瞭,所以我覺得應該讓他們瞭解我的生活。”在此之後,她對父母開放瞭微信朋友圈。
今年春節前,高若涵早早就請假回國瞭。從小帶她長大的外公年前突然去世,留下瞭70多歲的外婆一人在傢鄉,她想盡快回來陪伴外婆。“我想象中外婆的老年生活應該是跳跳廣場舞、去老年大學學東西,我可以陪著她逛街,但回來後發現外婆隻會在客廳裡坐一下午,沉默寡言,沒有什麼有趣的話題可以開啟我們的對話。”
“交流尷尬癥”,成瞭中國傢庭的一個典型特征。《報告》調查發現,在“聯系父母的主要原因”選項的調查中,有超過半數的子女是為瞭瞭解父母的近況。而且,隨著年齡的增加,“瞭解父母的近況”越來越成為子女聯系父母的核心原因。不過,在“聯系父母的持續時間”上,有65.9%的子女每次與父母交流不足10分鐘。
最熟悉的陌生人
與高若涵開放微信“朋友圈”權限不同,仍有20.2%的被調查者堅持把父母屏蔽在外。《報告》中數據顯示,37.5%的被調查者屏蔽父母是害怕父母操心。當然,“不想讓父母過多幹預自己”(22.6%)也是“朋友圈”屏蔽父母的重要原因,而且,“18歲以下”的子女因為“怕父母幹預自己太多”而屏蔽父母的比例最高,為30.0%。
“屏蔽父母,有時候也真是為瞭他們好,不在他們身邊,怕他們擔心。”來自河北的唐世傑大學畢業後留京工作,雖然離傢很近,但一年回傢次數也並不多。
“去年12月中旬,我開車在北京四惠路段不小心和另一輛車發生瞭輕微剮蹭,並不嚴重,就隨手拍照發瞭條朋友圈。”唐世傑說,當時發完也沒多想,就和事主一起商量善後事宜,碰巧調成靜音的手機放在瞭車上。“這下可把我媽急壞瞭,十幾分鐘後當我上車一看手機,居然十幾個未接電話,都是我媽打來的。”從此以後,他決定為瞭保險起見,朋友圈裡屏蔽瞭父母。
在朋友圈這個我們可以允許不熟識的人融入的空間,卻把父母拒之在外,雖然有時也是迫不得已,但客觀上讓親子間成瞭“最熟悉的陌生人”。而這樣的“陌生人”,是在你一出生就永遠記得你生日的人。但數據顯示,有25%的被調查者如今不記得父母具體生日。
據《報告》調查顯示,28.1%的被調查者不太瞭解父母日常生活的困擾。而子女認為父母日常生活遇到困擾的前兩名分別是“科技產品的使用”(37.0%)、醫療保健(10.4%),而且,父母年齡越大,子女認為“醫療保健”方面的困擾比例也越來越大。
除此之外,有49.2%的被調查者會因為“父母的不理解”而向父母發脾氣,這一數據隨著子女年齡的增加會有所降低。而因“自己任性”和“煩心事”向父母發脾氣的比例相差不大,分別為22.0%和20.3%。
值得關註的是,在父母身體情況調查中,父母身體極差卻從沒有帶過父母體檢的比例高達57.6%,而無論父母身體情況如何,每年都會帶父母體檢的比例僅為7.4%。
而另一方面,有近七成的子女手機中有父母的照片,而且50歲以上子女的這一比例最高。
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
大年初一這一天,陳秀琴在微信的傢庭群裡給外孫女發瞭一個大紅包。女兒女婿帶著小外孫女都在外地生活,不能回來過年,她覺得很遺憾。
“兒女都不在身邊,現在紅包都隻能在網上發瞭。”為瞭能跟上年輕人的節奏,陳秀琴不僅學會瞭視屏聊天、發紅包等這些基本技能,更是許多社交網站的常客,音響電容安裝為的就是能和女兒說到一塊去。
傢裡來拜年的晚輩都說她現在變化很大,不再問小孩期末考試考瞭多少分、大齡的晚輩有沒有找男女朋友,而是跟大傢聊很多時尚的話題。
陳秀琴說,以前女兒在傢的時候,都會強制她學很多拜年的“規矩”,“而現在,她能回來陪陪我就挺好。”
很多父母和陳秀琴一樣,在悄悄地改變原有的生活方式、處事風格,為的就是兒女能常回傢看看,多一些陪伴。
然而,即使是春節、中秋節這樣的長假,子女回傢真正用來陪伴父母的時間也很有限。
據《報告》顯示,有近五成的子女在節假日或周末會陪伴父母,但是仍有50.8%的子女很少和父母在一起,有32.6%的被調查者如今“很少和父母在一起”,而“和父母在一起時間大於假期1/2”的比例為30.1%。即使在春節或中秋這樣的重要節日,隻有48.3%的被調查者“一定會回去陪父母”。而且,18歲~25歲年齡段“很少回傢”的比例最大,為15.1%。
“工作或學習太忙,沒時間”成瞭子女對父母關愛不夠的重要原因。
同樣,有35.7%的子女是在“父母身體出現變化”之後,才意識到爸媽開始依賴我們。而對於女性來說,有11.2%的女性是在“有瞭自己孩子以後”開始意識到這一點。(記者 彭文卓)
除夕至初五微信紅包收發460億個 廣東向湖南發瞭最多
以微信紅包、支付寶紅包等為代表的電子紅包,儼然發展成為替代賀卡、紙質紅包的全新拜年工具。
2017-02-05 16:20:21
微信群內紅包隻搶不發 男子遭同事謾罵後報警
春節期間,王某在微信群隻收紅包不發紅包,遭到同事的多次謾罵,忍無可忍的他選擇報警。
2017-02-05 15:31:16
春節微信紅包收發量460億個 男給男發紅包比例最高
今日,微信發佈《2017微信春節數據報告》,報告顯示,除夕至初五,微信春節紅包收發數達到瞭460億個,同比去年增長43.3%。
2017-02-03 17:09:36
AUGI SPORTS|重機車靴|重機車靴推薦|重機專用車靴|重機防摔鞋|重機防摔鞋推薦|重機防摔鞋
AUGI SPORTS|augisports|racing boots|urban boots|motorcycle boots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